近期,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美国商务部对华发动的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竟然高达24起,而在最近四天内就发生了9起。这种频繁的贸易动作显然揭示了中美经济博弈的新动向。
专家指出,美国试图通过汇率施压中国的策略未能如愿后,中美经济博弈的焦点已经开始转向实体贸易领域。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会更高,范围更广,涉及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和新兴产业。对此,我国应在遵守世贸规则的基础上,主动在相关领域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解决当前存在的“违规成本不对称”问题。
美国正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国内经济问题成为公众和政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对于美国来说,汇率和贸易保护主义是其两大重要手段。在前期,汇率问题成为主要的焦点。
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奥巴马提出的出口倍增计划起步不利,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国内问题的“替罪羊”。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针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立场,以及自今年6月19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升值的现实,凸显了美国指责人民币币值低估的无力和尴尬。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财政部推迟了向国会提交包含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内容的报告。在货币战争全球喊“不”的情况下,纠结于人民币汇率既是一厢情愿,也是不合时宜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美国在汇率博弈中的空间有限,而真正的意图是通过汇率作用于实体经济以实现国内经济转型。这将使实体经济发生摩擦的机会增多。当汇率这一利器失效时,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就成了美国的必然选择。
这种政策选择与美国中期选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美国启动对华清洁能源产业301调查为例,背后推手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这一北美最大的工会,为奥巴马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在选举的压力下,这样的贸易动作可能会更加频繁。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并非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它只会加剧全球经济的波动性。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共同应对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面对当前的贸易摩擦,我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加强沟通与合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的准备。只有这我们才能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在机遇中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