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近期,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令人关注的一份公告。在为期半年的抽查中,即2009年1月至6月,北京市药监局对全市范围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了严格的抽查检验。本次共涉及了医疗器械产品共达104个批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高达十二批次的产品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率高达惊人的11.54%。医疗器械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这一数字无疑引发了公众的高度警觉。
不合格医疗器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无菌性能不达标、强度不足以及外部标记模糊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产品若流入市场,将可能给使用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经过详细调查,此次查处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及其生产(使用)单位如下:
DRW型胃管——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自毁式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北京长川医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场效应治疗仪——天水市秦州区京城电子器械厂生产;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北京龙慧珩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北京德佳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一次性使用口腔器械盒分别由北京市康尔恒医疗器械经营部以及中美合资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一次性使用人工流产敷料包——北京中晟仁和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温热理疗床——连云港康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以及齿科藻酸盐印模材,由北京市伟嘉华牙科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标注带※的单位为使用单位,其余为生产单位。此次抽查的结果为公众的健康生活敲响了警钟,呼吁各大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单位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和医药信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生活始于了解信息,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请关注更多精彩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