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张阿姨最近向我们新闻热线反映了关于购买假药的疑虑。她说,她在看到本报1月26日关于警惕骗子假冒同仁堂药品的报道后,开始怀疑自己也买到了一种冒充同仁堂生产的假药。这起事件,显然是一起高度相似的“同仁堂”式假药欺诈。
张阿姨患有多年高血压。去年,她在报纸和网络上看到了“同仁三清胶囊”的药品广告。广告声称,只需用药一年,就能彻底治愈高血压。在拨打其销售热线后,销售人员对药效进行了夸大宣传,并声称正在进行促销活动,鼓励她抓紧购买。张阿姨被说服,订购了36盒药品,并支付了1300多元。服药一段时间后,她的血压反而更加不稳定。
面对张阿姨的疑虑,记者拨打了她提供的销售热线电话。一位自称专家的人向记者大谈“同仁三清胶囊”的奇效,并称该药是由北京同仁堂生产、辽宁省沈阳市同仁堂药店独家销售。他还声称全国已有数百万人使用此药并成功停药。当记者询问北京同仁堂时,负责人断然否认生产过此药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也未发现任何关于“同仁三清胶囊”的信息。
这引起了记者的警觉。经过进一步调查,记者发现这并非个案。早在2010年,贵州省广告监测中心就发布了关于“同仁三清胶囊”药品违法广告的信息。许多网友也对此药品表示质疑,称其“一无生产实质单位、二无销售实质地址、三无国家批准文号”。显然,这是一种虚假药品。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购买药品时必须要保持警惕。消费者在选择药品时,应首先确认药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是否可靠,并仔细查看药品的批准文号。不应轻信疗效过于神奇的药品广告。对于疑似虚假药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避免更多人受到欺诈和伤害。我们也呼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假药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消费者个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曝光,能引起更多人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药品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