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成口服褪黑激素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调整生活节奏的空姐们来说,褪黑激素已成为她们调节睡眠的“圣品”。而现在,更令人兴奋的研究发现,口服褪黑激素除了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还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甚至能减少发作频率。
美国知名内科医师马克海门在《赫芬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体内褪黑激素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偏头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一观点,国内医师也表示认同,但他们同时强调,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不能盲目自行服用褪黑激素,而是应该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针对个人的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马克海门医师在他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褪黑激素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体内褪黑激素的浓度可能与睡眠品质紧密相关,进而影响到偏头痛的发生。部分研究表明,口服褪黑激素有助于改善睡眠品质,从而减缓偏头痛。马克海门建议每晚服用1-2毫克的褪黑激素,以此来帮助提升睡眠品质。
除此之外,《脑神经评论》期刊也引述了巴西小儿脑神经专科医师Andre Leite Gonalves博士的论文。该论文指出,相较于服用抗忧郁药物amitriptyline的患者,服用褪黑激素的患者头痛发作的频率减少了50%,而且副作用较少,如日间嗜睡和体重变化等。这为褪黑激素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尽管褪黑激素似乎对治疗偏头痛具有潜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童综合医院妇产部主任兼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汪文生医师指出,每个人失眠的成因不同,使用褪黑激素帮助睡眠并非人人适用。对于那些因为失眠导致的头痛患者,应该寻求专业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神经内科主任詹金烈也表示,目前临床上尚未使用褪黑激素治疗偏头痛,因此建议患者在寻求医师的帮助时,要针对个人的疼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找到适当的疗法。
对于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医学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找出最适当的剂量,并更深入地了解偏头痛合并失眠、焦虑、情绪异常等问题的治疗方法。尽管褪黑激素似乎为治疗偏头痛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读者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如果有相关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而不是盲目自行尝试。
褪黑激素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偏头痛的方法,虽然具有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证实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并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态度,不盲目相信非科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