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每个人都会的行为,但如何运动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却并非每个人都明了。
1. 单一运动的误区
许多人钟爱一种运动方式,如跑步或固定脚踏车,认为只要持之以恒,便能收获显著效果。真正的全面锻炼需要几种运动方式的搭配。艾米霍夫指出,步行与器械负重运动的效果截然不同。力量训练有助于保持肌肉形态,延缓年龄带来的肌肉松弛。我们应该将有氧锻炼与负重训练结合,尝试跑步、打球、仰卧起坐、举重等多种运动。
2. 运动至大汗淋漓的误解
许多人认为运动只有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才算充分锻炼,但这其实是个误区。过度运动会导致失去大量水分,引发抽筋、缺水或其他运动伤害。一旦在运动中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调整运动强度。短暂的休息和补充水分,能让运动效果更佳。
3. 空腹运动的禁忌
很多习惯早晨起床或下班后运动的人会选择空腹锻炼。但这并不明智。空腹运动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身体需要能量来保证运转。一些健康小吃如燕麦粥或香蕉能轻易消化,为接下来的运动提供额外能量。特别是上午运动时,经过一夜,胃已空空如也,热量消耗殆尽,此时需要给身体补充“燃料”。
4. 运动时的分心行为
有些人喜欢在运动时一边做其他事情,如翻杂志或看电视。一心不能二用,阅读杂志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影响运动效果。若要使锻炼不那么枯燥,可以选择听音乐,因为音乐不会像阅读那样占用太多的注意力。
5. 运动中酒精的误用
酒精曾被用于提高运动能力,如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饮用白兰地。事实恰恰相反,酒精会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研究表明,酒精会影响力量、速度、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即使在中等量饮酒的第二天,这些运动能力仍无法完全恢复。有些运动员认为啤酒能补充运动中消耗的糖和水分,但事实上,啤酒中的糖含量低于运动饮料,且其主要热能来源于酒精,而非糖。更重要的是,啤酒中的酒精会加速体内水分的丢失,加重脱水,对运动极为不利。
推荐阅读:
奥运全民运动月:使用健身器材需得当
入秋养生需“九防”,四大运动不可少
合理运动多而勤,两大法宝助长寿。
运动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