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概述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名女子古某利用北京小客车指标(京牌)的租赁市场,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多名被害人的钱财。自2022年3月至7月,短短数月间,古某以出租京牌为名,利用“一牌多租”的手法,成功欺骗了32名被害人,涉案金额高达146.75万元。这一事件最终在法院的公正审判下,古某被判处十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并罚款10万元,同时责令其全额退赔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诈骗手段的介绍
发布虚假信息
古某巧妙地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发布虚假的出租京牌广告,以低租金、高信誉为诱饵,吸引潜在受害人线下洽谈。
伪造证件获取信任
在与受害人面对面交流时,古某出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及伪造的小客车指标文件,精心构建了一个看似合法的假象,使受害人误以为其拥有的京牌指标是合法且可使用的。
重复租赁陷阱
更令人震惊的是,古某甚至将同一车牌指标同时租赁给多名受害人,直至有受害人发现古某仍在继续发布出租信息,才意识到受骗并报警。
判决结果的详述
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公正审判下,古某因其欺诈行为被判处十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罚款10万元。除此之外,古某还被责令全额退赔32名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总计146.75万元。这一判决为受害者带来了一丝正义之光。
案件影响与警示
此案不仅揭示了北京小客车指标摇号政策下“车牌租赁”市场的潜在风险,也提醒公众此类交易存在法律风险。司法机关明确强调,虚构事实骗取财物的行为将构成诈骗罪,涉案数额特别巨大的(如50万元以上),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此案判决后,相关报道在各大媒体广泛传播,成为公众警示案例。希望广大市民能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陷入类似的诈骗陷阱。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车牌租赁市场的监管,为市民创造一个合法、公平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