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确认
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紧急通报,我国确诊了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患者汤某,一名45岁的河南籍男子,在安哥拉务工。在7月14日晚间(北京时间),患者出现发热并伴有头痛、全身关节痛和肌肉痛的症状。尽管在安哥拉的医院接受了治疗,但病情未得到缓解。随后,患者在7月21日凌晨乘飞机返回北京。抵达时,患者病情严重,立即被送往某专科医院进行隔离诊治。经过北京市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的连续检测,最终确诊患者感染了裂谷热病毒。这是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患者病状危重,正在积极接受治疗。
疫情发生后,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行动。按照裂谷热的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了多项防控措施,包括病例的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院感控制、防蚊灭蚊、环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目前,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较小。
关于裂谷热,这是一种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影响动物,并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方式传播给人。伊蚊、库蚊、按蚊等多种蚊类也可以传播此病毒。目前,全球已有约30多个国家发现存在该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我国对裂谷热的防控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在过去,我国动物间和人间均未出现裂谷热疫情报告。
患者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的症状多数较轻,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症状。目前,对裂谷热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支持疗法。
为了有效防控裂谷热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赴疫区人员及兽医等高危人群的宣教,加强口岸的动物及人间疫情检疫工作,采取防蚊灭蚊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并加强院感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出现。国家卫生计生委还于2008年印发了《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导。
此次疫情的及时通报和有效应对,充分展示了我国卫生计生部门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应对能力。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人们应保持警惕,遵循相关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