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素在人体内的角色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血红蛋白的构成成分,还参与维持人体各项重要细胞功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体内铁元素储备不足,其智力和身体发育都可能受到阻碍。当人体缺铁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匙状甲,以及乏力、心慌、烦躁等症状,容易感染疾病。
对于日常铁元素的补充,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1.5毫克的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可能需要2~4毫克的铁。通常情况下,通过日常饮食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如果因为铁摄入不足、吸收减少、需求增加、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贫血,就需要进行额外的铁剂治疗。这类贫血在婴幼儿、青少年、妇女以及患有慢性出血性疾病、肿瘤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治疗性的铁剂可以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种类型。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而有机铁则包括琥珀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多糖铁复合物等。相比无机铁剂,有机铁剂的不良反应较少。口服补铁剂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只有在无法耐受或无法吸收口服补铁剂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注射给药。一般而言,口服补铁剂5~10天即可见效,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会上升,大约两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正常。但即使如此,仍需要至少继续维持治疗4~6个月才能停药。
部分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研究表明,补血类中药中的铁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部分非补血类中药如莵丝子、红花等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除了药物补充,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用铁强化食品来预防性补铁,如铁强化面粉、酱油等。
需要强调的是,铁元素并非补充得越多越好。游离铁是有毒的,过量补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过量的铁会损伤细胞,引起氧化应激反应,甚至增加男性糖尿病风险,加速内皮损伤,促使粥样斑块形成。铁超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肿瘤、肝脏疾病等。
铁超载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其中原发性铁超载多由遗传性血色病引起,而继发性铁超载则常见于多次输血、过度摄入铁剂、超量服用维生素C等人群。为了预防铁超载,我们需要正确使用补铁剂,了解强化食品和保健品的作用,并调整饮食结构以确保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谷类食物比例较大,加上不合理的烹调方法和偏食习惯,会抑制铁的生物利用率。防治缺铁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