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临期食品质量存隐忧,国内乳品差在哪?

  • 生活知识
  • 2025-04-14 18:27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近期,蒙牛“篡改门”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公众对于临期奶被篡改日期的情况产生了质疑,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呢?这一事件暴露出乳制品企业在临期产品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对于整个行业临期产品管理的思考。国内乳品究竟差在哪里?

这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是临期产品的安全隐患,如同悬在消费者心中的一把剑。难道国内乳品的质量问题真的只是奶源的问题吗?中国乳品工业的水平应该是世界领先的,但为何频现各种问题?对此,有人将原因归咎于奶牛,这真的合理吗?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乳品企业频曝各种丑闻,如蒙牛的“致癌门”、“篡改门”、“牛尿门”,南山奶粉的“致癌门”,伊利的“汞超标门”,光明的“过期奶回收门”、“烧碱门”、“菌落总数超标门”等等。这些问题产品真的都是奶源的问题吗?还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不力导致的呢?

以蒙牛的“修改日期门”为例,将临期乳制品的问题归咎于奶源,显然是不合理的。牛奶本身的保质期就不长,当使用日期超限时,企业稍作更改进行销售,这是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与奶源无关。

临期乳品质量的隐忧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而国内乳品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在于奶源,而在于乳企在质量问题上不能正视和改正。一些企业总是盲目地宣称自己的产品“标准最高”、“历史最好”,或者一味地怪消费者的期望过高、过于盲目“崇洋”,而忽略了自身在管理、生产、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态度导致消费者不放心购买国内乳品,转而购买国外奶粉。

如果国内乳企能够正视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严格把控好产品质量,而不是在产品出现问题后找出众多借口来搪塞公众,那么临期乳品质量就不构成隐忧,国内乳业也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品质的产品,更需要的是企业的诚信和责任。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国内乳业才能走出困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