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
自1998年至2010年,我国空气中的PM10每年下降2%至3%,但PM2.5却呈现相反的趋势,每年增加3%至4%。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空气质量的深切关注。关于PM2.5的监测,环保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自2012年起,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开展PM2.5和O3的监测。
尽管“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氮氧化物的排放却不降反升。由于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以超过30%的速度迅速增加。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强调,将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提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收费标准。
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的目标,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也要分别减少10%。这其中,氨氮和氮氧化物被新增为总量控制指标,显示出国家对这些污染物的重视。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环保部将修订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等监测指标。新标准将在2012年开始在我国重点区域实施。与此环保部也给出了PM2.5监测的具体时间表,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面对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已制定出明确的减排目标。2012年的污染减排任务是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1.5%,而氮氧化物排放量则要实现零增长。对于未能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地方和企业,环保部将采取严格的“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措施,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环保部正在积极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并鼓励各地尽早开始监测。全国各界也在积极响应,呼吁社会各界注重减排,共同缓解城市空气污染。随着新标准的逐步推广和实施,我国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民众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