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迈向水质改善的未来
昨天,环保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为我国的水环境描绘出了一个明确的改善蓝图。根据这份规划,我国将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重点流域水质由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的显著改善,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并达到功能要求。
尽管目前我国的水质状况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部分城市的水质依然低于五类标准。我国的水质标准分为五类,其中一、二、三类水质可饮用,而当前部分城市的水质仍低于这一标准。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也威胁到了城镇的饮水安全。
水利部水资源司的副司长于琪洋透露,我国仍有约7%的饮用水水源地未能达到功能要求,部分城市甚至缺乏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针对这一问题,《规划》的出台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良药”。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实现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达到80%,并在接下来的十五年内,即到2030年,基本实现水质达标。
关于资金问题,虽然水污染防治所需资金巨大,但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暂无征收水污染税和环境税的考虑。国家也积极邀请社会和企业参与,共同筹措资金,确保《规划》的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的编制过程汇聚了12个部委及重点流域的23个省(区、市)的联动协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得以完成,并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水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展示了各部门间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决心。
未来,让我们期待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中国,让每一滴水资源都清澈甘甜,滋养我们的家园。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我国的水环境改善指明了方向。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国的水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