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美国的研究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对于患有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患上痴呆症,并且在伴发房颤的情况下,痴呆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也会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在70岁以下的老年人中尤为明显。
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现已被认定为痴呆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针对超过3.7万名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没有房颤和痴呆症病史的老年人的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得了房颤后不久被诊断为痴呆症,或同时被诊断出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数量高达764名。更令人警醒的是,70岁以下的老年人在患上房颤后,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最高,其死亡风险更是高达38%。
对于出现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房颤和老年痴呆症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另一方面,房颤可能会加剧炎症,而系统性炎症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对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炎症的有效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呢?
保持精神愉快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情绪活动的协调对于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大有裨益。相反,过度的忧郁、恐惧、悲伤、忧愁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气机失调而引发疾病。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选择合适的居住环境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人类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来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以及健康长寿。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应该包括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和良好的植被等。
保持合理的起居作息、劳逸适度、饮食适宜、合理用药以及自我监测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方面。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着装调摄得当、适量运动、营养均衡、限酒、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等,都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房颤患者更容易患上痴呆症,并且死亡风险更高。我们应该重视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从调整情绪、改善居住环境、保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面入手,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