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健康关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汇聚了众多代表委员对健康问题的深入。今天,人民网推出“代表委员谈健康”系列报道,以聚焦当下热点,展现专家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强调了空气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王广发委员提出警示,新冠病毒可通过生物气溶胶进行远距离传播,提示我们在封闭公共空间中应高度关注空气生物安全问题。尽管我国在生物气溶胶安全感知技术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在该领域的保障空间仍十分巨大。
王广发介绍,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而生物气溶胶则包含生物粒子。在人群密集区域,生物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人体呼吸道的生物粒子。若存在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保障空气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王广发委员建议积极研发和建设一套基于生物气溶胶感知技术的封闭公共空间生物安全数字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应集成生物气溶胶的收集、自动检测、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及信息传输技术。我们需要构建感知空气生物安全风险网络,对重点封闭公共空间的空气生物安全进行合规、安全的监控。建立数字化基础数据库,对可能出现的重点病原进行监测,并对重大疫情进行预警。制定封闭公共空间空气安全监测技术标准,建立国家级监控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其他代表委员也围绕健康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如孙阳委员提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张其成委员则建议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范先群代表强调抓基层、抓基础、抓关键,不断加强眼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霍勇委员提议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慢病管理常态化联动机制;李玛琳委员则呼吁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以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乔杰委员则关注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这一系列报道不仅展现了代表委员们的专业声音,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期待。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路上,期待更多代表委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