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炎热几乎成了全国的共同话题。从南到北,各地的气温都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在浙江,有市民发现购买的活虾在短短的路程中就已经有部分变红;在广东,连户外地面都热得能煎鸡蛋;而在宁夏,一个女子因暴晒后的车座过于炙热而弹跳起身。这样的高温天气,让人难以忍受。
就在这样的酷暑之中,仍有许多户外劳动者在默默坚守岗位。他们是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是在街头忙碌穿梭的快递小哥,是在道路上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还有那些为城市清洁付出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正是他们的付出,保障了城乡的正常运转。那么,我们该如何关爱这些在高温下劳作的勇士们,为他们带来一丝凉爽呢?
要真正关爱这些劳动者,我们首先要意识到高温天气的危险性。高温虽然看似平常,却是一种灾害天气。它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容易引发中暑和其他疾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实际上,每年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自然灾害。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已经出现了热射病患者,甚至有人因此丧命。全社会都应该重视防暑降温工作,普及高温防护知识。
要关爱劳动者,用人单位也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在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高湿、高温的作业场所,应该配备通风、降温设施,从源头上降低高温对劳动者的伤害。在高温天气来袭时,可以采取灵活的作业时间安排,避免劳动者在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作业。用人单位还应该加强高温防护和急救知识的培训,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用品。
除了用人单位的努力,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也需要加强监督和保护。早在多年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就已经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津贴、工作时间、工伤认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全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纳凉场所和防暑物资。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劳动者的行动中来。街头出现的“爱心驿站”、公交车上的空调房等纳凉场所,以及各种爱心团体为高温劳动者送上的防暑物资,都让人感到温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这些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撑起一片阴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