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变之际,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资深媒体人吴戈卿在凌晨睡梦中不幸离世,享年62岁。这一悲剧再次唤醒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引发猝死的重视。我们不禁要问,即使没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是否仍有可能遭遇心肌梗塞的厄运?为何猝死事件总是在凌晨时分容易发生?
资深医师黄启宏对此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在睡梦中发生猝死的原因中,有七成至八成与心脏疾病有关。其中两大主要杀手是心肌梗塞和致命性心律不整。当这两种情况在睡眠中发生时,很容易危及生命。而诱发猝死的危险因子包括生活压力过大和天气低温导致的血管壁收缩,这些因素会使血压上升,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
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为何也会发生猝死呢?外界常对此感到困惑。黄启宏医师指出,许多患者在活动时会出现胸闷、心悸、心律不整等症状,但休息后症状缓解,于是误以为无需就医。“平时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真的没有心血管相关疾病”。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但存在潜在疾病的人来说,一旦症状出现变化或加剧,就可能措手不及。
至于为何猝死容易在凌晨发生,黄启宏医师解释说,冬天的凌晨气温较低,低温容易使血管壁收缩,造成血压上升。睡眠时体内水分减少,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如果再加上生活压力过大,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猝死发生前,一些警告征兆不容忽视。包括容易喘、感到疲倦、间歇性胸痛、心悸等问题。平时应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三高控制、、作息调整、适度运动、注意保暖等。特别提醒老年人在冬季避免清晨外出运动,以减少血管收缩的风险。
这一文章由网友『1生只有你』至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对于与实际情况不符或侵犯权益的情况,请与站长联系处理。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血管疾病,珍爱生命,注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