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联动:开启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新时代
自明年1月1日起,在北京完成的磁共振检查,在天津就医时无需重复进行。这一重大消息来源于北京市卫计委的官方通报,标志着京津冀三地卫计委在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北京医院、协和医院等107家医疗机构之间,17项检查可以互认,其中包括7项常规医用X射线摄影、5项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项目和5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项目。
这一共享举措的实施,得益于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他们深知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因此联手组织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开展相关质量控制工作。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还组建了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进行人员培训、现场检查、图像评分等工作。三地专家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资料共享指南(试行)》,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
对于患者而言,这一举措的实施将带来极大的便利。无需在多个城市之间重复进行医学影像检查,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提高了就医效率。为更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识别,三地还特别商定,在试行共享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图像资料上增加“-GX”标识,作为共享试点医疗机构的统一标识。
具体互认项目包括7项常规医用X射线检查项目,如胸部后前立位摄影、肘正位摄影等;5项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项目,如头颅CT、胸部CT等;以及5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项目,如头颅MRI、颈椎MRI等。这些项目均为医学影像学科中最为常用、易于标准化的检查项目,具有一定的地方共享工作基础。
此次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实施,是继京津冀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之后,三地卫生计生部门推出的又一重要民生举措。无疑,这一举措将为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是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合作不断深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