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日益壮大,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决定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全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新国标。这一标准的出台,将重点围绕产品安全、防篡改技术、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管理,以下是其精彩的调整内容:
一、技术规范的华丽转身
防篡改要求方面,新国标对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等核心部件进行严格规定。电池组将禁止预留扩展接口或线路,需具备充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只有与充电器、整车完全匹配后才能够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控制器和限速器也不可随意修改功能或限速值,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安全性能优化方面,新国标注重防火阻燃、制动性能和定位监测技术的提升。非金属材料如软垫、纺织品、导线的防火标准得到提升,以降低火灾风险;制动性能的优化让行车更加安全;北斗定位及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加入,让经营性车辆能够实时被监测,个人用户也可选择安装,为骑行者提供多一层的保护。
在整车设计与质量调整方面,新国标对车辆的质量、塑料件占比等进行了细致规定。使用铅酸蓄电池的车辆质量上限提升至63kg,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脚踏骑行装置改为按需安装,后视镜鼓励加装,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二、企业责任重重
新国标不仅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还注重企业的责任与生产要求。企业需具备与产能匹配的零部件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能力,确保每一辆电动自行车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但严禁非法改装和兼容设计,从而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
三、配套管理措施加码
为了顺利推行新国标,配套管理措施也相应加强。以旧换新的政策在部分地区如云南已经推出补贴政策,但消费者需注意时效性。交通执法也将得到强化,多地开始严查无牌上路、逆行、未佩戴头盔等行为,并明确了罚款标准。
新国标的实施,旨在通过技术约束和监管强化,降低篡改风险、提升安全性能,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关注车辆的合规性;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加快技术升级,以适应新的国家标准。这不仅是行业的一次升级,更是对公共安全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