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多面与发展途径的多样化
编者按:随着《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旨在深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构成,并如何通过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涵丰富,包括明晰的产权关系、科学的治理架构、稳健的经营方式以及合理的收益分配。在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已建立的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运营能力,各地因地制宜,出多种发展途径。
一、物业经济路径:依托村集体原有物质基础或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发展物业经济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种方式门槛低、增收效应强,为许多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二、服务经济路径: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配套设施服务获得收益。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还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三、项目经济路径:依托各村特色资源优势,建立自主经营的项目。项目经济虽然投资额大、建设门槛高,但建成后的持续增收带动能力强,并能形成集聚效应。
四、融合经济路径:这是一种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路径。通过生产服务、电商、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带来可观的集体经济收益。
除了以上四种途径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为基础保障。这里主要涌现出两种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和保障:一是村村抱团机制,通过整合各村的资源与优势,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构建合作机制,共同开发运营村级各项资源资产的村企合作机制。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有助于提高自生能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并构建有利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村企合作机制的推进下,一些村集体通过集资共建厂房,与周边企业合作加工农产品,企业所缴纳的税收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而在另一些地区,企业与村集体之间的合作更为深入。企业为村集体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而村集体则发挥其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双方资源互补,共同开展产销合作。在这一机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各展所长,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取得了比村集体经济独自发展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账面资产较充裕的村集体,他们选择依托村集体资金融资国有平台机制进行投资。这种发展机制将村集体闲置的账面资金直接投入到国有融资平台,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优势,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职业经理人机制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组织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项目的发展运营,可以有效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格局。在调研地区,部分村集体已经完成了职业经理人的聘任工作,并逐步完善公开招聘流程。利用职业经理人的人脉资源和工作项目经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有的村集体甚至招引民营企业家作为职业经理人在本村发展农业项目,通过共建蔬菜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和市场营销,并积极抖音等电商平台扩大销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快速提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乡贤之一书记人才下乡帮扶机制。通过区级层面组织有情怀、有经验、有资源的乡贤对象,委派到一些村集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资源和市场。这些乡贤人才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源和市场,更为村集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作者严斌剑教授在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这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些成功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