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个医学界的重大挑战,常常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它无疑是一场灾难。从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肢体不听使唤、嘴角歪斜、流口水,甚至半身不遂,到视觉损害,这些症状都在向我们展示中风的可怕之处。除了广为人知的脑部血栓、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中风风险因素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这个看似陌生的医学名词,却可能成为中风的隐形。据临床统计,每五个中风患者中,就有一个是由于心房颤动导致的。在台湾,估计有20万人受到心房颤动的困扰,并且这一数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断升高。
最近,一位名叫陈先生的60岁患者,突然遭遇头脑昏沉、左半侧手脚无力瘫痪的困境。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后,被确诊为心房颤动引发的脑中风。令人揪心的是,一周之后,他的视力出现了损伤,视线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他不敢出门。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可以追溯到大脑的枕叶区域。在这个区域,有一群掌管视觉消息的皮质神经元。当心房颤动引发血栓并阻塞这个区域时,就会导致视力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无法复原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心房颤动不仅会加重中风的机会,还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损伤。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机会是正常人的五倍以上。而且,合并心房颤动的中风患者,其残疾程度往往比一般中风更为严重。除了老年人,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衰竭、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也是心房颤动的好发族群。
为了有效评估中风风险,医生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评分方法——CHADS2。这个方法通过评估心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以及是否发生过中风等因素,来判定患者发生脑中风的可能性。对于那些评分较高的人群,尤其需要提高警觉并遵从医嘱,预防栓塞性脑中风的复发。
欧洲心脏学会建议,对于CHADS2评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采用新型抗凝血剂进行预防。这种新型药物的安全性大幅提升,且效果不受食物交互影响,患者无需忌口,也不用经常复诊验血或调整剂量。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和生活品质。
中风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心房颤动则是其中的隐形。我们应该提高对它的警觉性,并遵从医嘱,定期就医、规则服药,以预防栓塞性脑中风的复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健康,远离中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