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公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财富数值已浮出水面,约为36.6万元。这一数字是在全面衡量了居民部门的总财富——高达512.6万亿元之后,再除以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得出的。这一人均财富数值背后,隐藏着中国居民财富状况的多重维度和复杂特点。
让我们关注财富的主要构成和房产的重要地位。居民部门总财富占据社会净财富的七成以上,房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更是高达惊人的70%-80%。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房产的增值成为他们资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房价的普遍上涨。这种增长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挑战。房产虽然能带来财富增值,但其流动性相对较低,同时很多家庭为了购买房产背负了未偿还的房贷负债。
接下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财富分布的不均衡问题。数据显示,大约只有20%的群体掌握了80%的财富,而底层80%的居民人均财富可能远远低于这一平均水平,甚至不足9万元。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在财富积累上的感受与这些数据相比,可能存在显著的差距。这种不均衡的财富分布状况,无疑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在解读这些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到数据统计口径的局限性。这些人均资产数值是在包含了房产等负债资产的基础上得出的,而实际每个人的净资产还需要扣除未偿还的贷款。以房产为例,如果一套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还有200万元的贷款未偿还,那么实际的净资产只有100万元。数据并未详细区分城乡、职业、年龄等维度,这也意味着高收入群体对平均值的拉动作用显著。
这一人均资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视角,展示了中国居民在财富积累方面的规模。当我们深入每个个体的实际可支配财富时,我们会发现它受到财富分布、负债水平以及资产流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我国居民财富的总量规模,更揭示了其背后的复杂结构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