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植物油中的亚油酸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然而它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却相对有限。与此鱼类脂肪中含有的亚麻酸,对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显著超过亚油酸,其功效甚至高达2-5倍。除了其卓越的降脂作用,亚麻酸和其他ω-3型多烯酸还具备降低冠心病另一风险因素的能力——它们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今天,我们将深入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的油脂成分对心血管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饮食因素在无形中塑造我们的心血管健康。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食物中的胆固醇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非决定性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是有限的,而且摄入的胆固醇可以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我们并非完全排斥高胆固醇的食物,而是要适量摄入。
蔗糖摄入过多会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这种影响远超葡萄糖或淀粉。这是因为果糖在肝脏中迅速转化为丙酮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甘油三酯或胆固醇,随后进入血液循环。食物中的粗纤维能与胆汁酸盐结合,促使更多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盐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也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维生素C在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当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时,大便中排出的胆盐和胆固醇也随之增多。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饮食习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规模的群体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搭配以及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因素。实验观察发现,在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表明饮食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关联。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平时习惯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高盐饮食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饮食因素之一。相较于西方人日常食盐摄入量较低的2.5-10克范围,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明显偏高,达到了大约每天15克。这种饮食习惯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建议从婴儿和儿童时期开始养成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我们对您的健康充满期待和关注,祝愿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