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民众碘营养素摄取量的减少,一种健康的隐患悄然出现。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张天钧在分析民众健检数据时发现,国人的甲状腺体积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与此阳明大学内科副教授邓锦泉的研究也指出,民众尿液中的碘含量不断下降,已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值。面对这一状况,人们不禁担忧,“大脖子病”是否会卷土重来。
摄取碘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适量至关重要。台大医院内科部代谢内分泌科医师王治元指出,成人每天建议的碘摄取量约为100至150微毫克,17岁以下儿童则为50至100微毫克。在日常烹饪中,使用含碘的精盐或海盐产品,即可满足每日的碘营养素需求。
除此之外,食物中的碘含量也不容忽视。王治元表示,牡蛎、生蚝、龙虾等海产都含有丰富的碘。偶尔享用1、2颗生蚝或牡蛎、1只龙虾,都能适量补充碘营养素。鳕鱼作为深海鱼的代表,也含有一定的碘。
一些食物的碘含量极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王治元特别提到,海带、紫菜、昆布、海苔、海藻果冻等食物,只要少量摄入,就会超过每日的碘摄取量。例如,1公克的干燥海带,其碘含量高达1000至1500微毫克,是成人每日建议量的10倍。民众应避免将高碘食物作为主食,可以少量作为食物调味。
除了上述的高碘食物,黑色食物如昆布、海藻、香菇、发菜等也含有丰富的碘。汪晓琪,一位来自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的助理教授和营养师,表示坚果也含有碘营养素。虽然其含量不如黑色食物丰富,但也可以作为另一种补充选择。
汪晓琪强调,身体缺碘的情况需要长期累积。通常一两天没吃含碘食物,并不会立即产生症状。她建议国人应均衡饮食,丰富食物种类,避免单一食物来源,以减少健康危害风险。
适量摄取碘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通过日常饮食中的精盐、海盐产品、海产以及部分食物中的碘含量,可以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也要注意避免高碘食物的过度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避免“大脖子病”等健康隐患的发生。
由网友『如履薄冰』至本站,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