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喜、怒、惊、恐都能治病

  • 生活知识
  • 2025-04-19 05:25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在古代中国,曾有一位农民弟子李大谏,他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某日,这位勤奋的青年意外考中了举人,随后更是锦上添花,再次考取了进士。这个消息却让他的父亲因为过于激动而患上了狂笑病,且十年未愈。

面对父亲的病情,李大谏四处求医,但始终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日,一位太医得知了李父的病情,他并未直接派医诊治,而是派人告诉李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的儿子在州府突然病逝了。李父闻此噩耗,悲痛欲绝,仿佛魂飞魄散。太医并未停下,他又告知李父一个好消息:他的儿子被太医救活了。这一转折令李父的情绪瞬间从悲痛转为喜悦,那困扰他十年的狂笑病也在这一刻奇迹般地消失了。

无独有偶,《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在中了举人后却因过度兴奋而精神失常。他的岳父得知情况后,故意告诉他并未中举,并给了他一个耳光。这一记耳光仿佛将范进从梦中打醒,让他恢复了理智。

不仅如此,古代还有一种心理疗法,以情胜情,能够治疗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比如那位因妻子被盗害而悲痛欲绝的患者,心下结一肿块,痛苦不堪。金元时代的名医张子和,运用滑稽的动作和风趣的语言,使病人捧腹大笑,数日后,肿块消散,疾病痊愈。

现代心理医学也证实了这一疗法的有效性。过度悲伤可能引起中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消化机能障碍。而大笑则能促使中枢自主神经兴奋,恢复胃肠功能,使气血流畅。采用心理脱敏的方法也能治疗惊恐病。有一位妇人因家中遭遇劫难而惊吓得魂飞魄散,张子和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她逐渐适应声音刺激,最终不再害怕。

除了治疗精神性疾病,心理疗法还能转换大脑的刺激信息,促使大脑皮质的兴奋灶转移,使理智恢复正常。比如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用脑过度而头痛,他听从医生的建议,经常观看喜剧,被丑角逗得哑然失笑,头痛病因此不再复发。

俄国外科学家皮罗戈夫也曾经说过:“在战场上,胜利者的伤口愈合得快而好。”这正是因为心情愉快能使气血通畅、脏腑调和,既有助于抗病,也更利于治病。

这些都告诉我们,情绪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早开始走这条路,受益就越多。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