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报道,6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这项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为中医药的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记者田晓航、沐铁城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人才质量和使用效能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
意见明确了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紧迫性。这些高层次人才是中医药领域的“头雁”,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了培养和造就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科学家,意见提出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中医药人才单独评价的计划,注重发现和推介中医药优秀人才。预期到2035年,中医药领域将涌现出更多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到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的中医医师配置比例将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将设置中医馆,并配备中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至于村卫生室,80%以上都将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意见还强调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性。为了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等机构应支持西医医师接受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逐步使他们“能西会中”。还将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专项,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培养一批具备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意见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拓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表彰奖励机制等。意见也强调了统筹推进中医药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为此提出了相关举措。
该意见为中医药人才工作描绘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发展蓝图,为中医药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