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小心,别让夜里的灯光成为健康杀手!

  • 生活知识
  • 2025-04-18 05:20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在灯火阑珊的城市中,夜晚的流光溢彩似乎比白昼更加撩人心弦。最近,《神经科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揭示了夜间不同色彩的灯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这项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及心理学教授兰迪·尼尔森领衔进行。研究人员发现,在夜间暴露于红光下的仓鼠,其展现的抑郁样症状以及脑部与抑郁相关的变化,相较于蓝光或白光照射的仓鼠要明显更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蓝光照射对仓鼠情绪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而处于完全黑暗环境中的仓鼠则表现最为正常。这些观察结果也可能适用于我们人类。

虽然仓鼠是夜行性动物,与人类的生活习性有所不同,但在夜间光照的影响方面,这两种动物在基因表达和激素分泌方面的反应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尼尔森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提到:“夜间光照并不会影响仓鼠的睡眠,这使我们能够排除睡眠紊乱所带来的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研究者将成年的雌性短尾侏儒仓鼠置于四种不同的夜间光照条件下:无光照、微弱红光、微弱白光和微弱蓝光。通过观察仓鼠对糖水的摄入量来评估其抑郁样症状。通常情况下,仓鼠非常喜欢饮用含糖的水,如果饮用量少于正常值,则提示可能存在情绪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与在红光下生活的仓鼠相比,暴露在白光或蓝光下的仓鼠,其糖水的饮用量明显减少。“只要让仓鼠在黑暗的夜晚生活两周,它们的抑郁样症状就会消失。”尼尔森说道。

研究者还观察到,与黑暗环境或红光照明下的仓鼠相比,暴露在蓝光或白光下的仓鼠,其海马区神经元的树突棘数量显著减少。树突棘密度的降低与抑郁症状紧密相关。

研究者认为,这种效应可能是由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介导的。这些细胞对蓝色波长最为敏感,对红光则反应最弱。它们不仅参与调控昼夜节律,还会将光信息传递到与情绪和心境相关的脑区。

这项研究对于人类,尤其是需要上夜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尼尔森建议:“夜班工人夜间应采用强烈的白光照明,并在完全黑暗或不透光的地方休息,以同步生物钟到颠倒的光暗周期。”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选择卧室或浴室照明时,选择红光灯或许比白光灯更为适宜。

这项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光照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调整照明方式以改善情绪和健康的新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