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是中医关注的健康问题,这一现象往往被视为身体“闭症”的表现。所谓“闭”,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某种不通畅。随着天气的转凉或身体受凉,肝脉容易受寒,进而影响到肝脏的造血功能,导致肾脏阳气不足。在寒冷的刺激下,肢体容易出现冷凉感,手脚可能发红或发白,甚至引发疼痛。
在冬季,不少人的手脚温度仿佛随着天气的变化而降低。据中医专家统计,约有54%的女性常有发冷、手脚冰凉的现象。这种状况大多与季节转换、天气变冷以及人体阳气不足有关。虽然这并不算严重的疾病,但如果长期忽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危害。
手脚冰凉的现象可以归结为四个主要原因:
1. 循环障碍:心脏功能衰弱,无法将血液有效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贫血也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造成末梢循环不良。
2. 阳气不足:与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有关,肝脉受寒后影响肝脏的造血功能,导致肾脏阳气不足,从而引发手脚冰凉。
3. 激素变化:女性占手脚冰凉人群的大多数。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进而引发寒症。
4. 疾病因素:如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手脚冰凉。精神压力过大、心理敏感、过度操心和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容易出现手足寒症。
手脚冰凉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脚冰凉。长期不加以预防可能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甚至引发月经少、月经不调或不孕等问题。在冬季,长期手脚冰凉还可能导致手脚冻伤。
中医养生观念中,“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强调了预防与调养的重要性。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注重养生。除了注意保暖和适当运动,还可以尝试学习一些调理方法如按摩来改善手脚冰凉的现象。对于中医养生常识的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常识请进入中医养生领域深入。
编辑还推荐您阅读:
1. 男人40岁后应积极预防痛风,关注身体健康的每一个细节。
2. 胖女人最好避免穿平底鞋,关注舒适与健康并存的选择。
3. 盘腿坐可以消除压力和烦恼,尝试不同的放松方式,让身心得到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