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菊乐路的某个清晨,阳光照亮了大地,但照亮了并非一切。9月28日的上午,一辆行驶中的三轮车司机张晓(化名)被拦下。城市发展的脚步和秩序的要求不允许非法运营的车辆随意穿梭于大街小巷。而这一次的拦截在成都尤为显眼。按照政策,将张晓的三轮车拖至了二环路南四段的停车场。
张晓回忆起这次经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波澜。当他跟随来到停车场取车时,要求他出示相关证件。他手中紧握的是自己的HIV阳性告知书。当看到这纸文书后,沉默片刻,随即做出了决定:放行。但随之而来的要求却让他有些不解。告诉他需要放掉一个轮胎的气,并让他把车推回去。尽管疑惑,但张晓还是按照的要求做了。
当他骑着缺气的三轮车回到家门口时,小区的守门婆婆疑惑地问他:“你的车背后怎么写了字?”张晓停下车子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爱滋患者,请勿靠近。”他的大脑瞬间空白。这是他在不经意间被歧视的证据,是隐私被侵犯的现实。在其他人看来,这仿佛是贴在耻辱柱上的标签,宣告着他的疾病和与众不同。的行为似乎是在保护公众免受感染的风险,但这样的做法却给张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歧视和侵犯隐私的行为无疑是对他个人尊严的践踏。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它并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血液、母婴和性行为才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对于艾滋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无疑是一种无知的表现。经过多年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这些常识应该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位的行为却让人看到了对艾滋患者的深深歧视和排斥。尽管他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但他的处理方式显然并不恰当。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和尊重的权利,包括隐私权。我们期待未来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对待疾病患者,尊重他们的隐私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用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艾滋患者,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