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决定通过了对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司长高世民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当前的职业病现状发表了重要讲话。
高世民透露,据卫生部门统计,去年报告的职业病病例达到27240人,其中尘肺病例更是激增,增加了64.3%。这一严峻形势凸显了两个主要问题。
随着相关部门,如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保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加强,原本隐匿的职业病病例开始逐渐显现。这表明,执法力度的增强正将那些之前未被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
第二个问题则令人深感忧虑。目前,国家仍有一部分企业未能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这使得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求企业务必加强劳动者健康监护,并强化体检工作。预计近几年,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职业病病例将会大幅度显现和增加。尽管这看似是一个挑战,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
高世民特别强调,职业病具有极强的隐匿性。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到发病的时间长短不一,可能是几个月的急性病例,但更多则是一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慢性病例。由于前几年中小企业在职业卫生工作上的投入少、积累的问题多,这些隐患在用人单位内部潜伏,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这些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病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常常发生在特定的作业人群中。这些人群接触相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同种职业病通常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及相似的病理改变,其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结果也大致相同。为了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我们必须关注并控制这些职业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灭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