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相映——费永明与蔡祎的纸笺与笔墨的瑰丽对话”展览即将于9月29日在上海图书馆盛大开启。这场展览汇聚了两位大师——扬帮古书画修复非遗传承人费永明与著名书法家蔡祎,他们以独特的“纸笺与笔墨的对话”形式,共同展示了扬帮仿古装池研究成果。这次展览将呈现扬帮装裱在“复原”失传古纸、古笺领域的卓越进展,并凸显当代扬帮装裱在古书画装裱技术领域的重大标志性进展。
经过扬帮精心修复,南宋佚名《江干牵舟图》册页重现生机。这幅作品是扬帮装裱技艺的生动展现,也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帮装裱的深厚底蕴。扬帮装裱,又被称为扬州帮装裱,起源于明代中晚期,其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在民国时期,上海古书画装裱业达到鼎盛,众多装裱帮派汇聚一堂。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书画装裱行业逐渐萎缩,幸运的是,仍有像费永明这样的传承人坚守并发扬着这一技艺。
费永明师承于严桂荣先生,师徒情深。在严桂荣先生去世后,师母将生前所用的装裱工具赠予费永明,象征着扬帮手艺的传承。费永明不负众望,继续深入研究“扬帮仿古装池”技术,提升古书画鉴赏能力。他在扬帮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上默默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国宝级文物得以修复如新。
此次展览不仅将展示古代书画精品,如明 王宠《楼东赋》全图等,还将呈现费永明潜心研究收藏的多个古纸笺标本。这些古纸笺本身就是珍贵的文物,无法用于古代书画的装裱实践中。对于古纸、古笺的研究一直是扬帮装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费永明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成功复原了多种传统经典古纸、古笺。这些复原的古纸笺品种中,有许多早已失传。如今,它们被重新应用于扬帮装裱古书画修复过程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费永明成功复原了明代董其昌喜爱的书画用纸“谈笺”,这种古笺具有独特的效果,浓墨落纸后瞬间变得淡雅。
从六朝到明清,书画用纸的效果千差万别。费永明表示,古代的名纸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手作的楮、麻、桑等自然材料以及植物汁液的使用,还因为工艺方法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复原和制作这些失传的古笺纸需要长时间的科研和辛苦的劳作。但这些特殊的古纸在柔润、紧密、绚烂的也便于书写绘画、表达情感,是色彩斑斓的“古纸笺”世界中不应被遗忘的重要成员。
作为扬帮装裱非遗传承人,费永明最为关心的是在修复时能够有合适的材料可用。他举例说,在修复唐代写经时,由于唐代古纸是文物无法使用,他们最终选择以唐代制纸古法再造“唐纸”,复原失传的唐代古法后再以之再造熟纸,最终得以复原唐代古笺。这种对技艺和材料复原的追求体现了扬帮装裱的卓越传承和精湛技艺。扬帮装裱历来有复原古纸笺的传统,扬帮祖师叶御夫就是得到唐人熟纸法后,装裱手艺才得出神入化之境。此次展览将让观众领略到这一传统技艺的精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