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疫苗接种的话题备受关注。在恢复疫苗接种后,多地出现预约难、疫苗短缺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健康时报记者深入报道,从河北到山西,从黑龙江到内蒙古,读者纷纷反映疫苗接种难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曾光认为这种情况不正常,也增加了我国传染病的流行风险。其中,重庆市江津区的张先生反映,为了给孩子打疫苗,全家都得早起排队,但依然难以预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白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苦恼,乡镇卫生院必须提前预约,但名额往往瞬间就被抢光。一些成功预约的家长也反映,即便预约上,接种时间也被排到了一个月之后。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疫苗接种难题呢?
据了解,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大部分接种门诊关闭停诊,导致许多儿童的疫苗接种被延迟。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原有和新增的儿童都需要接种,接种量增大。防疫需要使得接种门诊每日限量接待,也是预约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和单位面积不能容纳过多人,许多接种门诊上下午分工不同,这也导致了预约的困难。
除了预约难,狂犬疫苗的短缺更是让人担忧。多地出现狂犬疫苗一针难求的情况。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多个地方卫健委、疾控中心及接种门诊,得到的答案都是生产厂家产能不足。有的地区反映已经向厂家多次反映缺货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有的则称受疫情影响,企业未能复工;有的则表示狂犬疫苗整体市场萎缩或疫苗管理更为严格导致签发量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各地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接种难,如延长门诊时间、分时段预约接种以及优先安排需接种人群等,受到家长们的欢迎。要解决全国范围内的疫苗接种难题,还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厂家的积极配合。
面对恢复疫苗接种后的种种挑战,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确保疫苗供应充足。也呼吁家长们不要恐慌,积极关注官方信息,合理安排接种时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疫苗接种难题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共同努力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及时、安全地接种疫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健康时报报道,根据的统计数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至4月间,狂犬疫苗的累计批签发量达到了约1581万支。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批签发量下降了近2成,同比降幅高达达到惊人的十八点八零。四月当月的数据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量环比下降,且同比下降也超过百分之三。这一数据反映了今年狂犬疫苗供应短缺的现象。这一数据也反映出公众对于疫苗需求的持续增长与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批签发数据的角度看,这无疑也是造成疫苗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安全。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谢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苗需要通过批签发才能上市流通,批签发量直接决定了疫苗供应量。自“长生事件”以来,长生公司因种种原因停产,导致全国狂犬疫苗产量大幅减少。加之其他厂家的批签发量也受到影响,使得全国狂犬疫苗整体供应紧张,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与此随着饲养猫狗宠物的人数逐年增加,动物抓伤咬伤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狂犬疫苗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市场上供应狂犬疫苗的企业数量有限,仅有七家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分别是辽宁成大生物、宁波荣安生物、大连雅立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从今年前四个月的疫苗批签发量来看,成大生物以绝对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的首位,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这反映出其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以及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成大生物在疫情期间积极采取措施保障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正常供应。各地疾控中心也进一步加大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储备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各地区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反映,每个省份中标的企业不同,供应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中标企业可能无法足额提供疫苗从而导致缺货情况的出现。此外不在全省统一集采招标或遴选目录中的企业即便货物充足也无法供应到各地区市场这就造成了供需矛盾的出现。这也提醒我们各地在采购疫苗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确保疫苗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障公众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