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这是一个令许多成年人头疼的问题。在专家眼中,正常成人白天排尿的次数大约在4至6次之间,夜间则是0至2次。当排尿次数明显增加时,我们称之为尿频。随着气温的骤降,因尿频而前往泌尿科就诊的患者数量开始上升。对此,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科的金珊副主任医师为我们揭示,有些尿频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心理因素所致。
金珊医生指出,寒冷的天气使人体自然出汗减少,血管收缩,体液更多地通过尿液排出。在这种冷刺激下,健康人群可能会出现排尿次数或尿量有所增加等情况。这其实是正常的生理性反应,并非泌尿系统疾病的表现。除了由疾病引发的病理性尿频外,还有一部分尿频是由心理压力导致的。对于这类情况,我们不必急于用药,而应注重调整情绪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适当进行运动,有意识地憋尿训练等,以缓解尿频症状。
那么,怎样的尿频才算是疾病的表现呢?临床中,尿频常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且每次尿量少于正常。例如,正常人一次排尿量大约在200至300毫升之间,而尿频患者可能每次只排出50或100毫升的尿液,且频繁产生尿意。单纯尿频可能伴随其他病症症状,如尿不尽、尿痛以及小腹或会阴等部位的不适感。
除了正常的夜间排尿规律外,起夜排尿次数超过2次也可能提示病理性尿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有些患者化验结果并无异常,但尿频症状明显,每次尿量不多,且总有尿意,这可能是患上了尿道综合征。
想要进一步了解治疗尿频的内容?别担心,失眠网小编为您推荐了一系列相关文章。让我们共同更多关于尿频的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您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帮助,不妨咨询专业医生或寻求更多可靠的健康资讯来源。毕竟,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时刻关注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