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动展现的真实案例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有两大标志性的座谈会为我们所熟知。
1. 贵州黎平的“板凳座谈会”——那是一次与民众的零距离接触。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与乡亲们围坐在火塘边,共同商讨乡村振兴大计。这种“板凳座谈会”的形式,如同一条红线,拉近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2. 海南毛纳村的凉亭座谈——这是一个政策与民情交织的美丽瞬间。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总书记选择村寨凉亭作为交流场所,与基层干部、村民代表围坐交流,共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具体路径。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领导对基层的重视,更体现了对民众真实需求的关注。
二、座谈会背后的核心理念与国家发展战略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座谈会的主题转变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延续。“五个振兴”路线图——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等群体,是这一路线实施的关键力量。他们不仅是乡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三、座谈会的独特方法与特征
这些座谈会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得益于其独特的方法与特征:
1. 环境选择——选择鼓楼、凉亭等群众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交流创造了自然亲切的氛围,消除了群众的顾虑,促进了坦诚对话。
2. 参与主体多元化——注重吸纳多元群体,包括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返乡青年等,确保了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基层声音得到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