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报道,6月21日,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报告。报告反映了我国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显著进展和令人鼓舞的消息。透过这份报告,我们看到了国家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推进,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明显提高。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充分展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与承诺。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健康指标持续改善。2021年,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1.5%和46.2%。这一显著成果表明,我国的儿童健康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等关键指标也在逐步改善,儿童常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一些严重的致残出生缺陷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为保障儿童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为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我国还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对儿童用药给予优先审评审批。
除此之外,我国还不断完善儿童健康促进保障机制。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0-6岁儿童提供。儿童专用药和适用药在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种类中的占比也相当可观。自2012年以来,我国还累计救助了140余万0-6岁的残疾儿童。
报告还强调了近视、肥胖防控、重大疾病救治以及心理健康等关乎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我国在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也降至历史最低点。将多种疾病纳入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全国儿童肿瘤患者省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儿童健康领域的坚实步伐。
这份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儿童健康领域的努力和成果。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手为儿童的未来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