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杨彦帆报道)——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大学生就业与返乡工作的动态,并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对于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在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信号。他表示,原则上,如果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没有出现新的疫情,那么就可以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各高校需按照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精准制定招聘活动的防疫方案,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的安全。招聘洽谈场地应尽量安排在室外或是通风良好的空旷场所,同时合理控制同一场地的招聘单位数量。
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教育部为全国高校毕业生积极寻求就业机会的举措。教育部已经引导全国高校“走出去”,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如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至今,已有2255所高校走访了7.7万家单位,成功拓展了超过141万个岗位和56.6万个实习岗位。
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地高校也给予了特别关注。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或长时间未就业的学生,高校会建立就业重点毕业生台账,并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进行重点帮扶。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继续实施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的优惠政策。
发布会还强调了教育部对于就业统计的严格要求。为了杜绝虚假就业现象,教育部提出了“四不准”和“三不得”的规定。其中,“四不准”包括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学位证书的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而“三不得”则是不得不切实际地向高校和学院提出去向落实率的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等。
随着暑期的临近,高校学生返乡问题也备受关注。刘培俊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关于学生离校返乡的政策、机制和经验。为了满足学生的返乡需求,已经明确了两项政策:一是满足条件的返乡学生,可以免予集中隔离观察;二是确需隔离的返乡学生,将免除集中隔离费用。
这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体现了教育部对毕业生和返乡学生的深切关怀与积极支持。《》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展现了我国对青年学子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就业与返乡环境的决心。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2022年6月18日第二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