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保厅近日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自2012年渭河“三年变清”行动启动以来,渭河的水质持续改善,逐渐恢复了清澈的面貌。这一喜人的变化,标志着陕西省环保工作的显著成果。
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横贯陕西,滋养着两岸1多万亩的沃土和六成以上的陕西人民,被誉为陕西的“母亲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的扩张以及人口的激增,渭河面临着严重的洪涝、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
在严峻的环境挑战面前,陕西省果断采取行动,于2011年全线启动渭河综合整治工作,并明确提出了“渭河三年变清”的目标。通过大力实施治污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等措施,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陕西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郝彦伟介绍道,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渭河的黑臭现象逐渐消失,鱼虾游动增多,甚至重新出现了渔夫的身影。目前,渭河干流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已经大幅下降,水质基本达标,绝大多数为四类五类水质,这是治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渭河河畔,记者亲眼见证了这一喜人的变化。河面波光粼粼,沿岸桃红柳绿,民众在这里放风筝、散步、野餐,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当地居民表示,治理前的渭河边是脏乱臭的乱河滩,如今已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实现渭河的长治久清,陕西省采取了明确责任和严格执法的“铁腕”治理措施。为了以经济杠杆倒逼污染治理,陕西不断对当地开出“生态罚单”,三年来共收缴近8.3亿元的渭河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金,全部用于渭河的污染治理。
郝彦伟表示,虽然渭河的水质正在不断改善,但仍面临生活污染的挑战,尤其是随着西安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仍然突出。他透露,2015年新一轮的渭河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启动,有望推动渭河水质继续改善。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位历经沧桑的“母亲河”在未来焕发出更加清澈的光芒,继续滋养着陕西的万物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