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加班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不幸的是,有时这种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会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悲剧。最近,我们熟知的B站就发生了员工因加班猝死的事件。
关于这起事件,媒体的报道却遭遇了一些波折。当记者试图就“B站员工过年期间疑因加班猝死”事件进行报道时,相关内容竟在B站分发时遭到系统拦截,理由是“该类视频争议性较大,不予审核通过”。目前,B站内部尚无法搜索到与该事件相关的任何内容。其中,武汉AI审核组组长管某(花名“暮色木心”)在春节期间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不幸脑出血猝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他从事的是图文审核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加班时间到底不能超过多少小时呢?《劳动法》明确规定,每天的正常工作时间是八个小时,加班时间每天不能超过三小时。超过这个时限的加班属于违法行为。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并且必须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对于许多加班的劳动者来说,加班费是他们对辛勤工作的应有回报。单位若安排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是违反劳动法的。加班费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包括平时晚上、双休日、国定假日等不同时段的加班费比例。劳动者的工资基数是计算加班费的关键。劳动合同中对于工资的约定也是计算加班费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具体的加班费计算方式,据人社部介绍,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并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资。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是按照计薪时间进行折算的。其中,职工的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83天和166.64小时。而全年月平均计薪日和计薪时数则为21.75天和174小时。
这起B站员工猝死的事件无疑给所有劳动者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工作的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企业和社会也应该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