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现在周末也能办理老年卡,而且志愿者还能帮助送到家中,这种便利让红梅社区的居民罗阿姨感慨不已。”在浙江杭州的江干区,一种新型社区服务制度正在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从去年开始,江干区全面推行社区错时上下班制度,服务时间从早8点至晚8点,周一至周日不间断。这种“不打烊”的服务模式,使得社区的门始终敞开,人们随时能够寻求帮助,办事更为便捷。
这一变革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成果的体现。江干区实施的《党建引领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难题,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除了错时上下班制度,江干区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服务举措,如社工本土化、最多跑一次进楼道等,这些措施的核心都是为了让服务不打烊,让群众更加便利。为了更进一步方便居民,江干区按照“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原则,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将民生事项移至家门口,试点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到居民楼道,由党员社工为特殊困难人群提供代办服务,让居民在家中就能办妥事务。
在强化党建引领的江干区还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人、事、权的管理。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小微权力”没有了任性的空间。九堡街道纪检部门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个清单,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都一目了然,相当于为村社集体的“三资”管理上了保险。
江干区还加强了经合社监事会、居(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设,并注重发挥村社监察联络员的监督作用,让群众来监督群众自己的事。整合纪委监委、巡察、审计和民主监督力量,使监督覆盖经合社权力涉及的每个角落和环节。
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江干区的社区服务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为便捷,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2020年6月1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