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无痛人流 >

戴口罩防PM2.5作用有限

  • 无痛人流
  • 2025-05-30 12:22
  • 来源:www.renliuw.cn
  • 无痛人流手术

今天,我有幸采访了南开大学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走进实验室,我见到一位戴着棉质口罩的教师,这是否与当前困扰国内多个地区的雾霾天气有关呢?对此疑问,这位学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戴口罩与PM2.5无关。

PM2.5,这个直径在2.5微米及以下的大气颗粒物,能够深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专家指出,依靠佩戴口罩来防范PM2.5并不现实。尽管市面上热卖的“PM2.5口罩”声称能过滤掉高达99%的空气颗粒和细菌,但在专家眼中,这类口罩对PM2.5的作用并不显著。

南开大学的这间实验室,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致力于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其中自然包括PM2.5。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强调,人们在雾霾天气戴口罩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像一些宣传所说的那么神奇。他特别提醒,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因为呼吸困难,戴口罩尤其不适合。他的建议是,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和运动。

虽然颗粒物污染情况看似有所好转,但冯银厂教授指出,实际上我国多个城市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水平是在下降的,空气质量总体向好。这些年来,较粗的颗粒物PM10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较细的颗粒物在总颗粒物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那么,为什么国内包括北京、天津等地还会出现十面“霾”伏的局面呢?冯银厂解释,这次雾霾的主要原因是静稳天气持续时间长、相对湿度较高、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他从1月8日开始,污染程度逐渐增加,并非因为排污量加大,而是污染物不断累加的结果。

为了应对雾霾天,各地已经采取了限制汽车出行、停产一些工厂等措施。冯银厂认为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在这种特殊天气下,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他形容治理雾霾的难度如同“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冯银厂强调,各级应充分认识到污染的复杂性、治理的艰巨性、措施的综合性和达标的长期性。他指出,对于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不能指望采取一项措施就能取得明显效果。颗粒物污染的来源类别越来越多,包括燃煤、机动车、城市扬尘等。

“我们每个人都是污染源。”冯银厂对记者强调,发生雾霾天气时,“不要一味指责别人,也不要一味指责”。他认为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来解决问题,但同时指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燃煤量、汽车保有量等的迅速增加。如果不是采取了治理措施,“空气早就把我们毒死了”。

最近的雾霾天引发了人们对有毒空气的恐惧,很多人回想起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导致的4天内0多人丧生的悲剧。冯银厂警告说,我们不能坐视那样的局面出现。他反复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只有公众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参与进来,我们的空气质量才能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空气无处不在,我们所有人都与之息息相关。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