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一种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状态的病症。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最高值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最低值为舒张压。那么,关于低血压的危害,我们了解多少呢?
要明确什么是低血压。医学上一般认为,成人动脉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无论高压、低压降低,或是其中之一降低,都可称为低血压。
低血压患者在病情较轻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则表现为站立性眩晕、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要长期卧床。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低血压的分类及其危害:
1. 体质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普遍存在于身体素质较低的人群中。
2. 体位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常常出现在从躺着变为站立,或者长时间站立突然躺下的时候。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乏力等。
3. 疾病性低血压:也被称为症状性低血压。这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和循环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引起低血压。治疗这种低血压需要弄清病因。
4. 药物性低血压:当我们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副作用。例如,过量服用降压药就会导致低血压。
5. 排尿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常见于老年男性在夜间排尿时发生。患者可能会突发性的晕倒、神智丧失,严重的人群还会有手足抽动等。
6. 饭后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在饭后20分钟内血压开始下降,一般见于老年人。这是由于血液回流到胃部的原因。
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不同类型的低血压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果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也是预防和治疗低血压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