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湿米粉与木耳食品安全警示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警示,由于广东地区雨水频繁、高温潮湿,湿米粉以及泡发木耳等食品存在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风险。特别是河粉、肠粉、陈村粉等,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发中毒的危险增大。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注意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尤其散装销售的湿米粉,应查看其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关键要素,并在保质期内食用完。储存销售这类食品时,需在容器外或货架显著位置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及生产经营者的信息。过期未销售或未加工的湿米粉应及时销毁。
对于木耳等菌类食品,食用前应先检查其感官性状,不宜泡发时间过长。隔夜泡制的木耳、银耳及其制品应避免食用。应避免采食鲜木耳,特别是变质的品种。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旦怀疑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催吐并尽快送医治疗。
广东省揭阳市曾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人在食用河粉(粿条)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黑龙江鸡西也曾发生一起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9人死亡。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要对湿米粉和木耳的食用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享受美食的也要注重食品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介绍米酵菌酸毒素:一种致死率高的细菌毒素
在食物安全的警钟长鸣之中,有一种细菌毒素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它就是米酵菌酸毒素。这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一种致命毒素,其致死率极高,让人闻之色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组生动的图解,深入了解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共同学习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综合羊城晚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我们了解到,南方新闻网提醒广东的朋友们需对湿米粉类食物提高警惕。那么,究竟什么是米酵菌酸毒素呢?为何它会在湿米粉等食物中出现?又该如何防范呢?
让我们澄清一个误区。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变质的食物才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其实不然。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即使食物尚未变质,也可能存在这种毒素的风险。对于湿米粉等食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而关于广东人需慎食湿米粉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米酵菌酸毒素的存在与食品制作、保存、运输等环节密切相关。一旦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毒素的产生。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食品的保存和烹饪方式都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那么,新竹米粉可以煮汤吃吗?在了解米酵菌酸毒素的背景下,这个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无论是新竹米粉还是其他食品,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注意食品安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的安全制作和保存方法,避免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生命健康。了解米酵菌酸毒素等细菌毒素的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