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重阳节为什么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为什么被称为登高节)

  • 生活知识
  • 2025-05-16 16:33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重阳节:登高赏秋,追溯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

重阳节,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如期而至。这一天,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节日背后的一系列习俗与由来。

重阳节,又被称为登山节、菊花节等,寓意着平安、健康与长寿。其名称的来源与古老的祭祀活动息息相关。在《易经》中,“重阳”的数字组合代表阳气的逐渐增长,因此得名。由于这个节日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期和月份都是“九”,故名“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中的记载,古人在此日有祭祀天帝和祖先的习俗。据考证,重阳节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无论春夏秋冬都会举行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仪式。到了汉代,这些习俗逐渐普及并演变成今天的重阳节。

除了祭祖和登高望远外,重阳节还有秋季日光浴、放风筝、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活动。这些习俗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其中,登高望远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源于古人对山的崇拜和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古人对重阳节极为重视,这一天他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菊、饮酒等。在清代,北京人还会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寓意去除邪恶、吸引好运。重阳糕也是这一节日的美食之一,有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糕上插上山茱萸,以驱除虫、湿气、风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日。魏晋时期,赏菊饮酒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唐代更是被定为官方节日。宋代的重阳节尤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对当时盛况的详细记载。

重阳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感恩敬老、亲近自然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登高赏秋,追溯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在古老的岁月里,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庆祝重阳节的到来。他们会把山茱萸作为珍贵的物品,放置在胳膊上、香囊中,甚至佩戴在头顶。这种习俗尤其受到妇女和孩子们的喜爱,尽管在一些地方,男子汉们也不甘落后,纷纷遵循这一传统。

说起菊花酒,它所寓意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欢愉。重阳节,这个充满思念的日子,古人在这一天举办宴会,饮酒祈福,祈愿老年人健康长寿。那浓郁的传统氛围里,爬山和放风筝等活动更是将人们的祝福和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程鹏先生认为,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演化为老人节,承载了更多的敬老内涵。对于传统的节日,我们既要保持其古老的文化内核,又要使其符合现代的价值观。他进一步强调,为老人设宴、饮酒祈福、陪他们一同爬山赏菊、品尝菊花茶或菊花酒以及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方式。

那么,重阳节为何又被称为“登高节”呢?为何人们常常选择晚上进行攀登呢?原来,重阳节登高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他们认为登山可以驱邪避祸,祈求平安吉祥。而晚上攀登,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夜晚是阴阳交替的时刻,登山更能接近神灵,得到更多的庇佑。

无论是山茱萸的佩戴,还是菊花酒的品味,亦或是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这些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年人的深深敬意的体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习俗,向长者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敬意。

上一篇:中国十大禁菜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