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学生信息遭倒卖

  • 生活知识
  • 2025-05-09 10:03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一、案件背景与现状

近期,一系列涉及大规模学生信息泄露的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案件中的信息泄露数量惊人,涉及数十万条学生信息被盗。例如,某程序员彭某非法获取了70余万条学生信息,并以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间商,涉案金额高达余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学生信息被多次转卖至17个省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和招生机构。

这些案件呈现出跨区域作案的特征,信息贩卖链条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技术公司员工、中间商等,形成了“盗取-整理-转售”的恶劣模式。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利用境外社交平台出售这些信息,如南昌某所高校的学生信息就被挂在境外网络上进行售卖。

二、犯罪手段与危害

这些信息泄露案件的犯罪手段令人不寒而栗。许多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获取学生信息。例如,某些维护学生信息平台的程序员或管理后勤统计的技术公司员工,利用自己的权限非法窃取数据。部分教育机构内部人员更是主动,如上海某培训机构人员通过交换、购买获取京沪两地50余万条学生信息并倒卖。

这些行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泄露的信息可能被用于精准推销和电信诈骗,导致家长频繁接到培训推销电话,甚至可能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学校和教育机构因数据保护不力而遭受处罚,严重影响了教育公信力。例如,南昌某高校因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而被罚款80万元。

三、法律惩处与治理措施

对于这类严重的信息泄露案件,法律给予了严厉的惩处。根据《刑法》,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例如,某些犯罪分子因情节特别严重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院也可能判决被告人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治理措施。加强技术防范,包括数据加密和权限分级管理,以堵塞系统漏洞。强化监管,要求教育机构和技术公司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制度,防止内部人员滥用权限。提升公众意识,建议家长警惕陌生电话,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这些案件揭示了教育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法律、监管多层面进行协同治理,以遏制个人信息“黑产”的蔓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