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后的选择:读研还是投身职场?关于工龄计算的
近日,一位网友关于研究生入职工龄认定的困惑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提问:“本科毕业工作5年后又选择去澳洲攻读硕士学位,现在北京一家外资建筑事务所工作,但在新单位定级定岗时,之前的工龄不被认定,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深入这一问题。
要明确一个概念:工龄。工龄是指从事劳动,以工资收入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年限。这其中包括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对于计算社保待遇而言,主要是连续工龄(即社保缴费年限)。
社保缴费年限分为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劳动者在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而实际缴费年限则是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后,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那么,对于这位网友的情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视同缴费年限。工龄的认定主要由退休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认定的主要依据是职工个人档案。没有档案或档案丢失的,则不能认定工龄,也就不能认定视同缴费年限。这位网友在办理退休审批时,如果不能认定其视同缴费年限,只能按实际缴费年限审批退休待遇。
对于读大学期间的工龄计算以及工作期间读研的工龄如何计算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大学期间一般不计算工龄,因为此时并未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而工作期间选择去读研,其实际工作年限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具体如何计算还需依据个人档案以及相关政策进行认定。
面对此类问题,劳动者应首先与工作单位核实情况,明确是不计算视同缴费年限还是不计算实际缴费年限。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咨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确保自己的合法社保权益不受损害。
工龄的计算涉及众多因素,包括工作年限、社保缴纳情况等。作为劳动者,应深入了解相关政策,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也提醒各单位在招聘时明确相关待遇问题,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