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这一看似普通的健康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当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一定界限,尤其是达到病态型肥胖时,它便成为了引发众多健康风险的源头。在此背景下,医师们发出警告,肥胖的根源在于摄入与消耗的热量失衡,而解决这一问题,有时需要借助手术的力量。手术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术后的饮食与运动。
台北慈济医院的外科医师张健辉指出,肥胖不仅仅是体能衰退的诱因,更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元凶,如糖尿病、代谢症候群、高血压等。而在我国的十大死因中,有八项与肥胖紧密相关。对于那些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5的病态型肥胖患者来说,死亡风险更是倍增。
对于病态型肥胖的患者,医师们通常以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评估标准。一旦指数超过特定范围,代谢减重手术便被提上日程。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减重手术方法,如胃袖状切除术、胃绕道手术等。其中,胃袖状切除手术主要针对BMI值超过37的病态型肥胖患者,或BMI值32以上且合并有代谢症候群、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只是第一步。台北慈济医院曾治疗过一位28岁的罗姓男子,其体重高达136公斤,因脊椎疼痛就医。因体重问题,其原始手术计划被迫取消。之后,经过“健康体位管理中心”的评估,家属同意进行胃袖状切除手术。手术后,患者的BMI值大幅下降,配合正常的饮食作息,其体重降至74公斤,血糖也恢复正常水平,脊椎疼痛几乎消失。
张健辉医师强调,胃袖状手术后仍存在复胖的风险。手术通过缩减胃部容量来降低食欲,限制热量摄取以达到减重目的。术后的饮食行为与心理状态对减重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患者需要在术后继续坚持饮食控制,搭配规律的运动,持之以恒才是成功的关键。
这篇文章旨在提醒广大读者,肥胖并非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是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的源头。对于那些深受肥胖困扰的人们来说,手术或许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术后的饮食与运动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全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减重目标。
文章来源:网友『如歌黑白』至本站。本站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未进行核实,仅供参考。读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请自行研判并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