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什么是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构成

  • 生活知识
  • 2025-04-25 21:14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理解并解释了接地装置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接地装置,一个可能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电气安全措施,却是保障人员、设备和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一环。从避雷的角度来说,接地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将雷电通过引下线安全地导入大地,避免雷击对人和财产造成伤害。那么,接地装置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下。

接地装置实质上是一个将雷电引入大地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大地三个部分。接闪器负责接收雷电,引下线则将雷电引导至大地,而大地则是雷电散逸的最终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接地装置的作用就是确保雷电能够快速地流入大地,从而避免雷电对人和财产造成损害。

接地装置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土壤电阻、引下线电阻等因素的影响,接地装置中会产生电压降。这种电压降可能导致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产生。跨步电压是指人在接地装置附近站立时,由于两只脚所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电压。接触电压则是人们接触引下线或其他带电金属物体时受到的电压。这两种电压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设计接地装置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为了降低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工程上通常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将建筑物的避雷接地装置做成一个围绕建筑物的闭合周圈,这样可以降低周圈内的电位梯度,从而降低跨步电压。还可以将接地装置与地下金属导管连接或接成金属圈,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那么,接地装置是如何构成的呢?接地装置主要由接地线和接地体两部分组成。接地线是连接引下线和接地体的导体,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而接地体则是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用于散流的导体。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以选择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接地体可以很好地起到降低接地电阻、均衡电位的作用,并且节约成本。还有一种是将需要接地的各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上的接地网,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接地装置是保障雷电安全的重要设施。为了确保其有效性,我们必须根据规范规定的数值来设置接地电阻,并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在选择和使用接地线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其材质和规格的选择,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接地装置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接地母线,一般采用规格为-40mm×4mm的镀锌扁钢制成,承载着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核心任务。它的连接工艺至关重要,必须采用搭接焊接的方式,这是确保电流顺畅流通的关键。详细可参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实用技术手册下册第七篇建筑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谈及人工接地体,它是构成防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的不同,人工接地体分为钢材制品和铜板制品两大类别。钢材制品中,我们又可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让我们逐一它们的奥秘。

垂直接地体,通常选用L50×50的角钢、DN50的钢管或φ20的圆钢。这些材料的端部需要特殊处理,一般要加工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要锯成尖头形状,尖点位于角钢的角脊线上,两斜边对称分布。这样的设计能增加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电效率。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水平接地体,它多用于环绕建筑物四周的联合接地。一般采用镀锌扁钢制成,-40mm×4mm的规格最为常见。这些接地体在安装时,应垂直敷设在专门的地沟内,不可平放。顶部距离地面的不应小于0.6m。当有多根水平接地体平行设置时,它们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m。

在建筑物外四周设置闭合环状的水平接地体时,应避开直接埋在建筑物基础坑的土壤里。因为土壤中的腐蚀会对接地体造成损害,而且一旦被建筑物压在下面,日后的维修也将变得困难重重。

至于铜板接地体,一般采用900mm×900mm×1.5mm的铜板。铜板与接地线的连接工艺十分讲究,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在铜板上打孔,用单股铜线将铜接地线绑扎在铜板上,然后进行焊接。第二种方法是将铜接地绞线分开处理,绑扎并焊接在铜板上。第三种是利用铜铆钉将铜端子与铜板紧密铆接,并进行锡焊。最后一种方法则是使用扁钢板进行铜焊固定连接。

在这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钢材还是铜材,都承载着建筑物防雷保护的重要使命。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次焊接的完成,都是对建筑物安全的一份保障。希望我们在欣赏建筑物的也能铭记这些默默守护的“地下英雄”。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