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夏秋季吃海鱼易引发食物中毒 脸热眼红似醉酒

  • 生活知识
  • 2025-04-24 23:17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您是否曾尝过某种青皮红肉的海鱼,之后感觉仿佛微醺,脸上、胸前都泛起潮红,眼睛也微微发红,呼吸间似乎有些不畅,甚至感到胸闷、头痛、头晕?如果您有这样的体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专家提醒您,这很可能是组胺中毒的反应。请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叙述您的进食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据了解,就在本月,深圳市某职工食堂因食用不新鲜的鲐鱼,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高达26人。专家告诉我们哪些海鱼更易引发中毒,并提供了一系列建议,以帮助大家预防此类中毒事件。

专家指出,在我国,鲐鱼、马鲛鱼、金枪鱼、秋刀鱼以及沙丁鱼等青皮红肉鱼类,是引发组胺中毒的主要诱因。这些鱼类含有丰富的组氨酸。当这些鱼类贮存不当、不新鲜时,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便会滋生,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一旦组胺积累到一定量,便存在中毒的风险。

当组胺的摄入量超过100毫克时,便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除了海鱼,淡水鱼中的青鱼若保存不当,也可能引发中毒。腌制咸鱼时,若原料不新鲜或腌制不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能导致中毒。值得注意的是,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秋季,因为在这个季节里,组氨酸易于分解形成组胺。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毒呢?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通常潜伏期在半小时之内,会出现皮肤瘙痒、脸色潮红、头晕、头痛等过敏性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胸闷、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对于本身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情况更为危险。幸运的是,通过及时治疗和使用抗组胺药物,症状可以迅速消失。

为了防止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我们应尽量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选购鱼类时应特别注意其新鲜程度。鱼类食品应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贮藏和运输。腌制咸鱼时,需确保原料新鲜且腌制充分。对于容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在烹调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处理。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含组胺酸较高的上述海鱼。

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我们的健康。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健康无价,预防为主总是明智的选择。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