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南方此轮高温为何来得如此凶猛 五问极端高温:还要热多久?

  • 生活知识
  • 2025-04-24 10:43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近日,南方多地持续遭受极端高温天气的烘烤,气温不断攀升,热浪滚滚,令人难以承受。针对这一情况,专家针对南方此轮高温过程的五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南方此轮高温过程究竟有多强?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6月13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目前,高温事件已持续超过一个月,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尤其是进入7月后,南方高温异常猛烈,江浙沪地区及川渝一带成为全国高温中心,多地气温突破40℃,高温历史纪录频频被打破。

二、南方此轮高温为何来得如此凶猛?

本轮南方高温的成因,主要是受到太阳辐射强和副热带高压强盛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太阳辐射能更多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目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比常年同期偏北,强度也偏强,而且长时间控制四川盆地东部到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拉尼娜事件也为这次高温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

三、高温还要热多久?

中央气象台连续9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四川盆地东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的高温晴热天气仍将持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南方地区高温将发展,范围扩大。

四、为什么说“热死人”不是开玩笑?

罕见的高温天气频发,多地多人确诊热射病,甚至有人因此不幸去世。热射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高温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都可能发生。“热死人”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也要关注身边的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及时提供帮助和照顾。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五、为何极端高温越来越多?

极端高温天气的增多,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南方此轮极端高温天气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和未来趋势,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防范。也要从自身做起,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高温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希望所有人都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热射病,可以说是中暑情况中最危险、最严重的状态。一旦患上,它会攻击全身,从中枢神经系统到肌肉组织,再到肝肾功能、呼吸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等都会受到波及,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多器官衰竭。统计显示,热射病的病死率介于20%至70%,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0%。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高温天气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因高温引发的人员病死事件屡见不鲜。以2003年为例,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使得中暑人数激增,据金陵晚报报道,当时南京的中暑人数日均达300人次。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使得极端高温事件愈发频繁。不仅仅是我国,整个北半球都频繁出现高温热浪。根据的数据显示,今年六月全球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这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正是导致高温热浪事件的根本原因。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热射病呢?首先是老年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已经衰弱,身体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差。儿童、孕妇以及从事高强度或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消防员、工地工人、运动员等也更容易受到热射病的侵袭。

那么如何预防热射病呢?首先要保持室内通风,多喝淡盐水,提高身体机能。外出回家后,要用温水洗澡,禁用凉水。外出时,要避免将儿童或老人单独留在汽车内。穿着宽松、颜色较浅的衣服,做好防晒措施。天气炎热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光暴晒。

如果不幸遇到热射病患者,应如何进行急救呢?首先应立即拨打120,然后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领。使用物理方法进行快速降温,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温天气,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身边的老人、儿童以及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季。

上一篇:人生随笔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