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良方:哪些人更适合止咳化痰,网红糖水真的有效吗?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当感冒咳嗽困扰着我们,除了药物治疗,食疗成为许多人选择的辅助方式。近期,一种“网红糖水”备受追捧,那么它真的有效吗?让我们跟随小彭和小刘的经历,一竟。
小彭在网上看到一道“网红”食谱:将雪梨切开、挖洞,加入川贝粉、冰糖、陈皮等食材,炖煮后连汤带皮食用。受到启发,小彭自己也尝试了这个食疗“套餐”,并感受到了甜蜜口感和咳嗽的好转。同样,小刘也在网上学习止咳食谱,坚持每天熬制,觉得效果良好。
这不禁引发人们的好奇,“小糖水”究竟是何方神圣?真的有效吗?
从中医角度看,咳嗽可能是由于病邪侵袭肺脏,导致肺不布津,肺气被外邪淤闭。一些微小的刺激如油烟、粉尘等都可能诱发咳嗽。北京市宣武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孟湧生介绍,通过服用“小糖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这是因为选取的食材如雪梨、金橘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病体恢复。这些水果本身具有滋补、润肺的功效。
虽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证明某种维生素能确切预防感冒,但维生素C的补充确实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水在身体恢复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认为,一些人通过熬制食疗方至少保证了水的摄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孟湧生提醒,将“小糖水”作为食疗方法,可以坚持服用2到7天。一些人可能在2天内就能感受到效果。但食疗并非万能,必要时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网上流传的糖水食谱,我们需要谨慎辨别。孟湧生指出,一些网上的搭配偏方难以保证效果。他建议我们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发布来源,并选择一些经典搭配,如金橘、雪梨等。要注意食材的量,避免过量。
“小糖水”作为一种食疗方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搭配和量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应尽量减少糖分的摄入。在追求健康的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希望通过合理的食疗辅助,每个人都能尽快恢复健康。解一时之急,不如根本调养——营养与免疫力的紧密联系
小彭在自制“小糖水”后仍然感到身体恢复缓慢,年复一年的病痛让他备受折磨。每每冬季来临,咳嗽就如约而至,严重时甚至伴随胸口疼痛,需要输液治疗。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些人总是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而有些人却能安然度过?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免疫功能之中。
马冠生专家指出,免疫力与个人的营养状况紧密相连。我们的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等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它在体内构建三道防线以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而营养则是保障这些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面对疾病,一些“小糖水”或许能暂时缓解症状,但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于为身体抵抗疾病做好“材料储备”。在这里,营养的摄入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免疫力而言,蛋白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构建都离不开蛋白质的支持。马冠生强调,补充营养并非简单的暴饮暴食,而是更侧重于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优质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较为接近,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是常见的优质蛋白,而谷类生物的蛋白在质量上相对较差。
除了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也与免疫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维生素C能从多方面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促进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合成,具有抗病毒作用。维生素E同样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维生素A则有助于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缺乏它会使机体易遭病菌侵入,增加对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性。
钙、铁、锌、硒等矿物质也是免疫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参与免疫系统功能。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马冠生反复强调:“好好吃饭真的十分重要。”
体质和免疫力的调节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改变。除了努力提升免疫力,我们还应该注重短期内的身体调整。规律饮食、顺应自然作息、避免恐惧和压力,这些都是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孟湧生这样告诉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关于某种食物是否能化痰止咳的说法。比如,适合孩子喝的止咳化痰糖水和菊花红糖水是否真的能化痰止咳?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和了解。但无论如何,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不容忽视,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本报记者 岳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