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的奥秘与应对》
(一)临床表现初探
小儿鞘膜积液,这一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其实并不遥远。它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发病的可能,尤其常见于学龄前儿童。通常,它并不会引发全身症状,但家人可能会注意到孩子一侧腹股沟或阴囊出现了神秘的肿块。这些肿块生长缓慢,不会引起疼痛。如果肿块较大,孩子可能会感到坠胀不适。由于鞘突管较为细小,流注其中的液体难以回流至腹腔,因此肿块的大小似乎恒定不变。但有趣的是,当未闭的鞘突管口较粗时,一夜的平卧后,你会发现晨起时肿块明显缩小。
(二)精确诊断是关键
对于小儿鞘膜积液,诊断离不开细心的临床检查。在侧腹股沟或阴囊区域,我们可以触摸到边界清楚的囊性包块,它们并没有明显的蒂柄与腹腔相连。当进行透光试验时,这些包块会呈现出阳性的反应,这就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部位的不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精索鞘膜积液和睾丸鞘膜积液。
1.精索鞘膜积液:肿块局限在精索部位,体积通常较小,呈现卵圆形。在肿块下方,我们可以清楚地触摸到睾丸,当我们牵拉睾丸时,肿块会随之移动。
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悬垂在阴囊底部,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如果肿块的张力较大,我们可能无法触及到睾丸。同样,透光试验会呈现阳性反应。
(三)手术适应与禁忌
对于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那么,哪些孩子适合手术呢?实际上,1岁以上的任何年龄段的病儿都可以考虑手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证。
1.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他们有自行消退的机会,因此手术并不是首选。
2.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孩子,手术可能带来风险。
3.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需要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
(四)术前准备不容忽视
手术前的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这包括进行临床检查,如血尿常规及出凝血功能检验等。还需要进行胸透,以了解心肺情况,排除肺部感染的可能。在手术前,还需要进行备皮,并在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为了镇静孩子并减少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我们会常规应用苯、东莨菪碱或阿托品等药物。
面对小儿鞘膜积液,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又要充满信心。通过深入的理解、准确的诊断和精心的术前准备,我们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