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些人偏好凉性、重口味的食物,却常常面临口干、分泌物增多以及下半身水肿的问题。这种水肿型肥胖,是由于体内水分无法正常代谢,导致水分过多囤积,循环受阻而形成的。对于这类人群,只要消除了水肿现象,就能有效改善肥胖问题。
而另一种肥胖类型,被称为胃火旺型肥胖。这类人群常常感到饥饿,伴随口臭、口干、嘴破、易长痘以及便秘等问题。胃火过旺会导致胃蠕动变差,造成消化不良。生活习惯不佳或体质问题导致的肠胃机能不佳,也会引发消化问题,从而阻碍身体循环代谢,形成肥胖的隐患。
情绪不佳、忧思郁闷也会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睡眠品质下降,易犯生理疾病。这种与情绪有关的肥胖危机,被称为肝郁气滞型发胖。这类人群的情绪反应可能包括情绪不稳定、心情烦闷或易怒等。情绪问题会间接影响到肠胃功能,可能出现暴食或厌食状态,使体重呈现不稳定状态。
在中医的辩证分型中,肥胖一般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即所谓的“虚胖”和“实胖”。虚胖的人通常皮肤白皙、肌肉松软、容易疲倦、尿少多汗,下半身也会比较浮肿;实胖则是指体内脂肪聚积过多所造成的肥胖,通常伴有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不管是虚胖还是实胖,都是肥胖的表现。
肥胖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脾气虚弱,痰湿内停;外因则是饮食过量和运动过少。中医认为,“脾”能转运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消化以滋养全身。一旦脾虚,身体运作功能失常,容易变成痰湿(脂肪)积存于肌肤之中,导致肥胖。脾、肾虚弱也可能引致排水功能失调,导致身体积存大量水分而出现水肿性肥胖。
针对肥胖问题,中医治疗的方法是先找出病源,再依其症状施治。对于肝火旺盛者,采用“泻”法治疗;身体虚弱者,则以“补”法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利用中草药材调理身体,或使用针灸方法刺激穴位,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使身体各项机能恢复正常,肌肤和肥胖问题自然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依赖中医治疗,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来预防和改善肥胖问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平衡,才能远离肥胖困扰。